大气浩然
心弦震撼
——
马奉信先生国画“四面楚歌”赏析
图为马奉信先生作品国画“四面楚歌”
有幸欣赏到了
马奉信先生的国画“四面楚歌”,该作品取材自项羽兵败、虞姬自刎这一重大历史题材。透过这一作品,画家那精巧的艺术构思、精湛的书法、绘画技艺跃然纸上,使书、画浑然一体,天工巧夺,思维精辟独到,欣赏之余,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一、精巧的艺术构思
展开马奉信先生的书画作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看到的是: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歌数阕,美人和之。(按楚汉春秋载美人和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读着以上司马迁《史记
·
项羽本纪》的历史记载,随着那纷飞的思绪,在片片竹简之间,我们看到了虞姬拔剑自刎,项王悲愤倾身去抱起虞姬的那一瞬间情景。霸王别姬这一重大历史题材曾被小说、诗歌、戏剧等无数手法展示出来。
马奉信先生通过国画的艺术形式,再次把这一历史事件表现在我们面前,作为淮海大地滋润成长起来的书画艺术家,长期的生活积累,波澜壮阔的楚汉之争的历史,深深地植根
于他的心灵。所以,才孕育出这样的独到、精辟的艺术构思。
二、精湛的书画艺术
在这幅书画作品中,作者把书、画安排大概各占据一半的篇幅,而且画作是镶嵌在书法作品之中的。
首先,书法是安排在黑色的背景之上的,显得凝重与凄然。在这沉重的背景下,沉郁苍茫的书法浑如楚歌之音符,占据四围空间,形成巨大压力,项王已被困其中,无力回天而连呼奈何!
再看其中的画面,不规则的白色仿佛像一军帐,悲剧即在其中演绎。这是构思和构图的妙处。以白色为底,还彰显出霸王别姬的悲剧色彩。画面中只用了黑、红两种颜色。透过这一军帐,我们看到的是霸王项羽脸色沉重、悲切,跨开双腿,展开双臂,去抱已经躺在血泊之中的虞姬的瞬间。此时画中所使用的红色,上面是项羽头顶的钢盔之上飘扬的红缨,下面则是虞姬身旁地下流淌的殷红的鲜血,她那把自刎的宝剑也被血液染红了。这红色不正是英雄美人相依为命的上下呼应吗?在黑色的画面中,我们的眼睛的视线模糊了,已经分不清项羽身穿的铠甲的甲片了,而虞姬还是那样安详地躺在那里,面目依然清秀可人,胸部隆起,腿部收拢,好像熟睡一般。作者画面的这样处理恰到好处,正是英雄浩气长存,美人英名永驻。我们对项羽和虞姬寄予了极大的同情,这也是徐州人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率直纯真吧。
总之,该作品集书画以一体,把项羽被困于垓下面临四面楚歌,虞姬自刎的历史悲剧渲染得淋漓尽致,极具艺术欣赏价值。明代方孝孺有《咏戏马台》诗曰:
“
盖世英雄酒一杯,悲歌只使后人哀。生平费尽屠龙技,今日空留戏马台。
”
该诗情调悲切,哀一世英雄兵误失机而遭惨败也,这一思想在该副作品得以体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
席王学仲先生说:
“奉信书画兼善,尤为难得”。
纵观《四面楚歌》整副作品,诚如
王学仲先生所言。
(之光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