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评论 > 内容

苏东坡的醉吟情趣——马奉信先生国画《东坡醉吟图》赏析

2011-04-11 来源: 浏览次数:3482次

《说文解字》云: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 是一种既能使人从善,又能使人造恶的东西。自古以来,案例颇多。人们熟知的商纣,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结果王朝覆灭;有荆轲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壮怀之饮;有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那样的 狂傲 ;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感慨;有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惆怅。有杨万里 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 (《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的夸张。此等事例不胜枚举。

苏东坡很爱喝酒,几乎到了一日不可无此君的地步,但酒量却很小,每日饮酒不超过五合(一合约 2两)。他的 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苏轼《和陶渊明〈饮酒〉》),则是对饮酒的另一番诠释。他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前一句话挺谦虚,是 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 ,后一句话挺高调,是 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下者 。他十分好客,喜欢看到朋友多饮, 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也。 朋友喝醉了,他感到很舒心,此乃烟酒不分家也。在岭南、惠州期间,苏东坡还在家里自己酿酒,供自己与朋友饮用。在徐州任知州期间,苏东坡常到城南的云龙山上游玩。彼时山上有隐居者张山人,与苏轼交往甚密,东坡因故作《放鹤亭记》一文,文中有曰: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为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马奉信先生的国画作品《东坡醉吟图》中,我们仿佛看到当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值阳春三月,他来到云龙山上,旁边多是山石,在苍翠的松树下,他身着长衫,头戴便帽,盘坐在地上,左手把着米酒瓮,右手拿着酒碗,貌似豪饮,其实,他虽好酒,每每止于半熏,从来没有真正醉过,是一个真正懂得饮酒的人。他饮酒善于把握一个度字,不是烂醉如泥,只是略有醉意,而在这朦朦胧胧的醉意之中,更能够激发他的睿智和创作情趣,诸如《放鹤亭记》、《招鹤亭记》等美文和诗词就会如泉喷涌、如瀑泻下。苏轼因为醉酒写出的著名的诗篇《登云龙山》: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当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不就是明证吗? 马奉信先生的国画作品《东坡醉吟图》恰好表现了苏轼饮酒的这些优点, 醉吟 二字更是点中了主题,寓意深刻,阅后令人回味无穷。

(之光)

用微信扫一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