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动态 > 内容

展览,当代书法运动的“助推器”

2008-10-28 来源: 浏览次数:1437次
 
(信息来源:美术报 记者斯舜威 )  时间:2008-10-28
】【打印】【关闭
 
  当代书法三十年最大的特点是,中国书法形成了热火朝天的群众性运动,而促进这场“书法运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助推器”,无疑是包括“国展”、“中青展”、“兰亭奖”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书法展览活动。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81年5月,舒同当选为第一届主席。在此之前,自发性的“书法群众运动”实际上已经在上海、陕西等地蓬勃兴起。周志高当时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工作,早就和周慧珺、韩天衡、张森、沃兴华等一起组织群众性书法团体,开展书法活动。1977年,他牵头创办了《书法》杂志。此前,香港梁披云创办了《书谱》杂志,上海的书法家看到后展开热烈讨论:香港能办书法杂志,我们为什么不能?于是,他们马上给上级有关部门打报告,一位上海市委领导亲自批示同意。被批准后,他们就给郭沫若写信,不到10天,就收到了郭沫若题写的刊名及一幅书法作品。6月份创刊号问世,首批印刷的5万册一销而空,不少读者为了得到杂志不得不“走后门”,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慕华同志想得到一本杂志,也亲自写信给杂志社。《书法》正式创刊不久,发行量高达40多万份,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在一个时期掌控了“群众书法运动”的“话语权”。1979年,《书法》杂志组织了“全国首届群众书法竞赛”,收到参展作品15000余件。当时对是否评等级奖有不同意见,有人提出:“颜柳二王,你说谁是一等奖?”但最终还是决定评出等级,并在全国6大城市巡展。陕西碑林博物馆的薛铸或许是当代中国第一位“书法专职干部”,他为主牵头成立了陕西省书法研究室,后来又发起成立陕西书学院,并在此基础上于1979年11月成立全国第一个书法家协会。这些书法的热心人,在开展群众性书法活动的同时,不断签名呼吁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可以说,中国书法家协会是顺应群众性书法活动的蓬勃发展而水到渠成产生的。 

  有意思的是,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的举办,也早于中国书协的成立。因为“全国首届群众书法竞赛”大获成功,举事者当即决定:明年向“专业性”发展,举办全国书法大展。

  1980年的5月,“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在沈阳举行,茅盾题写展标,开幕时特地请舒同参加。因为当时中国书协虽未正式成立,但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已经批示,由中国文联成立“中国书协筹备小组”,舒同为组长。展览的组织者考虑到有了舒同参加,这届展览便将有利于得到将要成立的中国书协的认可,果然,此展被不久后成立的中国书协确定为“首届国展”。“国展”成为贯穿至今的常设机制。参加“首届国展”的有高等院校的赫赫有名的老师们,如启功、李可染、康殷、王学仲、孙其峰、王蘧常、黄绮、游寿、蒋维崧、刘海粟、陆抑非、刘江、尉天池、朱乃正、陆维钊等,也有才初出茅庐、在日后名震书坛的在校大学生,如王冬龄、丛文俊、徐利明、祝遂之、邱振中、黄惇、曾来德等,他们的作品都代表着那个时期的书法水平和特色。 

  中国书协成立之后,发现展览活动是开展群众性书法活动的有效手段,于是把开展各类书法展览作为工作的重点。第一个动作是1981年12月和全国学联共同举办“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展览”,一大批获奖者大都成了今日书坛的骨干人物。这是新时期恢复高考后我国大学书法水平的首次展示,在当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紧接着,1982年举办了“全国首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为书坛推出和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者型书法家队伍。 

    从此,中国书协有计划地组织“国展”、“中青展”、“新人展”、“正书展”、“草书展”等一系列展览活动,形成立体型的书法展览体系,将群众性书法运动不断推向高潮。“国展”迄今已经举办9届,一届比一届“火爆”。从2002年起,设立国家级书法专业奖“兰亭奖”,更是成为在书坛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和荣誉,吸引数以万计的书法家竞相“争金夺银”。书法展览成了当代书法家们乐此不疲的“竞技场”,参加者越来越多,比如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共收到书法创作稿件达23486件,八届“国展”收到作品36630件,九届“国展”收到投稿作品55319件,参加展览之踊跃可见一斑。 

  一部当代中国书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成了当代书法展览史。或者说热火朝天的书法展览活动,构成了中国当代书法史的重要篇章。 

  书法展览活动的开展,确实有力地促进了群众性书法活动的繁荣,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书法文化。从书法培训教育到书法市场,无不与书法展览密切相关。由于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加上获奖入展是加入中国书协的重要条件,因而参加书法展览成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走向“成功”的“终南捷径”,成了影响一个时代书法创作的“指挥棒”,“国展”、“中青展”等书法大展,成了“书法家”制造机器。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景观。毋庸讳言,这样一来,一些弊端也随之出现,如书法展览机制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文人达情适意、抒发灵性的书法创作观,书法创作的功利性得到膨胀,而书法学养的缺失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加上一些展览本身的“垄断性”和“暗箱”操作,展览组织者与参展者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当然,这并不影响30年来轰轰烈烈的书法群众运动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我们欣喜地看到,除“国展”等大型展览之外,一大批由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民间”书法展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书法活动的蓬勃开展,群众性、普及性正向更高、更深、更强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书法必将翻开更加辉煌的一页。
 
 

用微信扫一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