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名家 > 内容

张筱苏

2007-11-14 来源: 浏览次数:8466次

画 乃 心 印

----张筱苏的书画艺术评介

 

许彧

 

张筱苏以其执著和专注,潜心研究书画理论,以书画创作展示其美学追求,昭示其对书画艺术的深刻的审美情结。

筱苏,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本科毕业,文学学士。现任徐州高级中学美术教师。其爱好和成就广博,尤以工笔花鸟画和小篆、瘦金书见长。其工笔花鸟作品《熏风》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获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艺术作品展“二等奖”,《瓜叶菊》在徐州李可染故居展出,获徐州市教师书画比赛“一等奖”。2002年5月,在深圳中华艺术馆与两位香港画家、两位深圳画家联合举办“五人作品展”。2004年元旦参加徐州市青年画家作品展。有多幅作品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近年来,在不同品位的书画大赛中摘取各类奖项三十余个。

 

1、筱苏其学

筱苏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在高校教授的是化学,而童年的筱苏没有对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感兴趣,却对书法和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时代,受到一些有较深美术造诣的老师的点拨,筱苏凭借其天赋和勤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大学期间,筱苏广泛涉猎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等经史子集,以及现当代经典散文和诗歌,通览《中国文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甲骨学史》、《金文编》、《中国书法三千年》、刘勰《文心雕龙》、钟嵘《二十四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观堂集林》、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编》、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宗白华《艺境》、《美学散步》、李泽厚《美学教程》、《中国美学史》、高楠《艺术心理学》、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张文励《儒道佛美学探索》、吕思勉《文字学四种》、强运开《说文古籀三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张彦远《法书要录》、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和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于玉安编《中国历代画史汇编》、,以及[英]赫伯特·里德著《艺术的真谛》、[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美] H·G·布洛克《美学新解》、[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悲剧的诞生》、[德]德格罗塞《符号学美学》、[日]今道友信等著《存在主义美学》等古今中外学术论著和书画美学专著以及古今书画创作技法,包容并举,兼收并蓄,拨冗见精神,对水墨、写意、工笔以及甲骨文、钟鼎文、缪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赵佶的瘦金书等全面研究临习,汲取其学养,对鼎盛于宋代的传统工笔花鸟画、篆书、瘦金书艺术情有独钟,从此与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2、筱苏其画

天道酬勤。筱苏先研读鼎盛于两宋时期的工笔画作,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洞悉和观照古代文人学士的审美情趣,从中汲取涵养。并临摹陈之佛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著名工笔画家俞致贞教授等经典作品,后又临习南京艺术学院著名工笔画教授江宏伟先生的精品,在临习中,既注重形似和神似,且注重在似与不似之间,注重把握其风骨和精髓,并博采众长,寄情和移情于工笔花鸟画,经过自身的心灵感悟和一些老师的点拨,筱苏观照自然,师法自然,超越自然,意在笔先,笔在意先,交互运用,以形写神,遗貌取神,借物寓情,以物移情,体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常以荷、菊、鹤、鹭鸶等审美意象入画,以丰富渊博的书画美学理论指导和实践自己的工笔画艺术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主题鲜明突出,构图栩栩如生,用笔飘逸洒脱,层次错落有致,色彩浓淡适宜,意趣淡雅清新,布局典雅不落窠臼,神采飞扬,气韵生动,且有几分感伤、惆怅、凄婉与幽怨,慨叹自然的恢宏与生命的短暂,阐释自然的丰富、无情与嬗变,感悟人世的苍凉与温暖,均投射到其花鸟画作上,表现出超凡脱俗的审美意趣和审美情境,突破工笔花鸟过于静态的传统,力求在静态中展示其动感和神韵,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染力,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

 

 

其《风雨欲来》,形神兼备,立意高远。荷蓬翻飞,香瓣翩然,若劲舞中空,一对鹭鸶宛若在闲庭信步中商讨计策,以应对和抗击疾风骤雨的严酷洗礼,给人以凄婉的审美意象和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其《绿意》以清新素雅的格调,展示了荷莲在盛开之后更生和涅磐的规律以及宏大的生命张力。其《瓜叶菊》之多彩与烂漫,花团簇簇,得意洋洋,宛若一张张朝气蓬勃、生机盎然、激越亢奋、富足殷实的笑脸。

 

 

用微信扫一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