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查询 > 内容

中国书法史话十二

2007-11-14 来源: 浏览次数:4983次

明、清时代——古典情结后辉煌与艺术嬗变

一、明

朱元璋崛起于元末群雄纷争之际,并于1368年推翻元朝统一建立了明朝。由于朱元璋不喜欢多才多艺的文人,所以明初很不景气,直到1403年明成祖朱棣继位,才开始重视文艺。之后,几位皇帝都是书法爱好者,由于帝王的爱好的提倡,开始进入一个较为兴盛的时期。明代书法是元代复古书风的继承。很多书法家直接学习元代书法,因此,“二王”书法和“赵体”成为明代学书者研习的主要内容。

明与宋一样,明仁宗、宣宗、孝宗、神宗等都很喜欢书法,收藏有丰富的书画作品。法帖的传刻在这个时期很活跃,如常姓的《泉州帖》、周宪王编刻的《东书堂帖》、文徵明编刻的《停去馆帖》、朱奇源编辑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吴廷编辑的《余清斋》、董其昌编辑的《戏鸿堂帖》、华夏编辑的《真赏斋帖》、王肯堂编辑的《郁冈斋帖》等著名者达50余种,使得书法得到众多人的喜爱,这是好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这些刻帖跟真迹相比,总是粗糙的,很多用笔上的精妙之处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当众多学书者以这类刻帖为学习对象时,就很难有所时步,影响了创造,另外,由于帝王爱好,明代在科举考试中也很重视书法,字体工整,主考官连试卷都不屑于一看,而有些官员如果字写得漂亮,往往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和重用而升官。因此,读书人只重端正平衡,结果这样的字就像铅字印刷一样,死板而没有生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台阁体”书法。 这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

明朝的书风,受赵孟頫的影响很深,在行书、楷书方面反映得尤为明显,写得周正或流丽。明朝草书家却是道分两途。守魏晋二王是一派,慕汉唐草书是一派。至于写隶书,不敢造书,是“以钟元赏眯法,尽阅汉碑,博采唐体”,现在的汉碑名品佳拓,往往是“明拓本”,可见明人对汉隶较为重视。所以赵宦光说,“国朝隶书,直接汉法,未可轻也”。但是,到了赵宦光生活的明朝后期,隶书虽然“颇谓淳雅,然皆倚真书为骨,而遥想不法为之”(《寒山帚谈》)。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了。

明朝的隶书比之元朝,风气稍盛。可见的隶书墨迹有王民《唐人五言律诗二首》,是册页装,现藏台北故宫。王民作隶书,笔画忽而肥浊,忽而纤细,笔法是“帖学”的一套路数,而结字欠缺整肃与汉隶古法隔膜着。王世贞《艺苑言》说丰道生(坊)“家蓄古碑刻甚寓,一一临摹,自大小篆、古今隶、章草、草、行,无不明了”,但丰氏写的隶书,现在看不到了。据王世贞说,云间陈文东也善写隶书,但王世贞只是耳闻,他也没有见到过,还有太仓陆旅携,妙得隶意,可惜三十而夭。王世贞最推崇文征明的隶书,他说:

独文太史征仲能究遗法于钟、梁,一扫唐笔。乃子彭继之,亦逢遵雅,少伤率易耳。……征仲恒自负,隶法则不让古人,而歉于篆。

文征明是明朝书法大家,活得长,学生多,影响大。他写过隶书《千字文》,是《四体千字文》中的一卷,现藏台北故宫。对于隶书,文氏并不常写。他写《四体千字文》,据其跋语说“余素惮烦于此,而辞之不获,勉为书之,主七年始完,不叭不工”,不足供玩,而徒费岁月,良可惜也。如果不是有篆、隶两体,大概不会延宕七年才“完工”。他的“惮烦”,是指篆、隶的难写。

但王世贞评文征明的隶书,是这样说的:“(吾)衍又曰:“隶书,人谓宜扁,殊不知妙不在扁,挑拔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衍此语尤合作,正《爱禅》、《劝进》之所以妙也。近代文征仲得之。“

元明人心目中的“汉隶”,而且胶着在“挑拔平硬如折刀头”的表面特征上。不仅文征明是这样写隶书,他的儿子文彭也是袭用此法,文彭有隶书《诗册》传世;现藏台北故宫。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有“绿广堂”隶书横批,现藏南京博物馆,是大字隶书,仍是魏晋隶体格调的隶书,写来写去,大同小异,跳不出魏晋的窠臼,吴壑《隶书离骚、篆书千字文卷》、程南三《五体书诗卷》以及宋珏的隶书条幅,温如玉的隶书对联所展现的体貌,都如出一辙。

自魏晋以来,隶书渐渐成为古本,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所习的隶法,离汉隶古法也越来越远。东晋北朝成变形之状,唐朝转而肥厚,宋朝隶书攲侧轻佻。元明之世,误以种繇为正宗,虽有汉原形拓本赫然在目。却不得用笔的方法,表现波磔,便号称隶书,貌似遒雅,古厚的气息荡然不存。其弊端所在,是不知以篆法入隶,反以楷法相加。自魏晋以至明末,悠悠千余年,只有北齐大字摩崖刻经隶书,可称雄杰。

明代学书者大多以继承为主,但由于学书者的才气,学识、修养等的不同,取得的成就自然也不同,其中产生了一批学古人学得比较好的书法家。他们在认真继承传统的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的基础上,写出大量书法艺术珍品,最著名的有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尤其是董其昌,可以说是明代书法学习古人的集大成者,他的字圆劲秀美,在晚明时期,一直到清代都有深远的影响,清代康熙皇帝喜爱董书,一时间从上到下都学习董书,由此而形成了清代书坛第一次帖学的兴起。

明代还有一部分书法家,并不始终沿着古人的道路行走,而是另外开辟新路,他们打破原有的规矩法则,进行创新,他们不满足于当时书坛以秀美流丽为主的风格特征,不讲究书法的外在形体面貌,而是注重表现骨力和神韵,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跌宕起伏、变化多姿甚至雄奇狂怪的书法作品,这一新的书法风格在明代晚期最为明显。这些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有宋克、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

另外,明代书法还一个特点是“书画合流”的现象表现得非常突出。从明代中期开始,书法和绘画成为一种统一而有整体艺术美的艺术门类,得到了充分发挥,很多书法家同时又是画家和文学家,诗、书、画合为一体,如徐渭、董其昌等。

明代书法理论著作中著名的有:陶宗仪《书史会要》、丰坊《笔诀》、解缙《春雨杂述》、王世贞《书苑》、项穆《书法雅言》等,其中的一些评论述说很值得后人学习生借鉴。

[1] [2] [3] [4] [5]  下一页

用微信扫一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