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朝书法 唐代前后经历了大约300年,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封建时代,文化也空前发展。唐代书法在前代书法创作理论和技法不断积累、丰富的基础上已经高度成熟,被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成为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的许多皇帝都喜爱书法,如唐太宗、高宗、睿宗、玄宗、肃宗、宣宗以及窦后、武后等,尤其是唐太宗,非常推崇王羲之,亲自学习“王体”书法并撰写《王羲之传论》一文,派人到处收集王羲之的墨迹。唐太宗还把书法作为教育贵族子弟、录取和考核这官员的一个方面,这样就使当时学书的风气盛行,也促使书法家认真学习、临摹前人的优手作品,继承传统,并在书法创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 唐代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有不同的审美倾向。 初唐时期,有“欧、虞、褚、薛”四大家,欧阳询经历了隋和初唐两个时期,他的书法用笔劲险峭拔,神气外露,杂有北方书法遗留下来的痕迹,虞世南也是由隋入唐的元老,他的书法用笔比“欧体”平和,在刚建中流露柔润、婀娜的姿态,是内刚而外柔;褚遂良的书法以继承传统为基本特点,学习王羲之和欧、虞二体,用笔以柔婉,流美为主;薛稷吸取欧、虞、褚的长处,形成瘦劲的“薛体”。总的来说,初唐书法由于唐太宗的倡导,基本上是在王羲之书法的笼罩之下,重视法度,遵守前人书法的种种规矩,除欧阳询、褚遂良等极少数人外,其他人的书法根本性的变革不多。初唐的楷书碑志很多,其中的精英之作都已集中在陕西的昭陵碑林,除了初唐四家所写的作品之外,还有《徐茂功碑》、《高士谦碑》、《周护碑》、《韩良碑》、《明征君碑》、《燕妃碑》、《程知节碑》、《李靖碑》,等众多优秀碑文书法,值得注意。 继初唐四大书法家之后“草圣”张旭和怀素和尚是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他们创造的狂草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如果说初唐书法以继承为主的话,那么盛中唐书法就有了不少新意,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大批有强烈个性特点、创造精神的书法家涌现出来;一大批博大雄奇的书法作品产生,并且是楷,行隶草各种书体都有。例如贺知章、张旭、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史惟则、韩择木的隶书,颜真卿、李邕的行书,颜真卿、徐浩、苏灵芝的楷书,李阳冰的篆书,特别是颜真卿、张旭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书法革新大家,颜真卿的书法既有个性特点,又有时代风貌,雄强茂密,浑厚刚劲形成与继承二王书风为主的初唐最富有活力的书法革新家、创造者。他在学习前人书法时,有取有舍,善于写出自己的面目,他的楷书横画细瘦,竖画粗粗壮,对称的竖画成环抱状;他的行草书中巧妙融入篆隶笔法,有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锥画沙等多种用笔方法,这些都是他书法的新奇之处。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张旭的草书极尽变化,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画线条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的高度艺术境界。 晚唐书法,在积累了初唐、盛中唐书法创作验宽之一后继续发展,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有柳公权、裴休,杜枚等。尤其是楷书大家柳公权,他总结前人用笔的方法,对“颜体”仔细学习研究,但并不刻板地模代仿颜体面貌。颜、柳二人都重视“力”,如果说颜体以筋力取胜,那么柳公权独创的清劲的柳体就是以骨力取胜,与劲险的“欧体”、遒美的“褚体”相比较,也自有一番风味,柳公权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以及取得的书法成就一直受到当时和后代学书者的敬仰,因此,人们常把他和颜真卿的书法并称为“颜筋柳骨”。晚唐时期,书法已从鼎盛走向衰落,有记载的书法家虽然不算太少,但真正有突出成就的很少,在盛唐、中唐书法的映衬、对比下,这个时期的书法艺术显得较为黯淡无光。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不愧是中国书法史上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别是楷、行、草,跨入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和书法家的个性特点特别鲜明,除此以外唐代书法兴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果,那就是涌现出了一批水平很高的书法理论家,发展了前代书法理论,使它更加丰富,更有条理,更有普遍的意义。例如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议》、《书断》等。更值得一提的,在晚唐时期还出现了一位名叫张彦远的书法理论家,他把古代有影响的书法理论著作集中起来,编成《书法要录》一书,这是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法理论集大成著作,许多唐代以前的古代书法理论文章都依靠这部书流传到今天。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