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查询 > 内容

中国书法史话七

2007-11-14 来源: 浏览次数:2623次

三、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是指刘裕从公元420年灭东晋建立“刘宋”王朝始,直到公元580年杨坚取代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之前的这一历史时期。这是一个很有艺术特点的书史阶段,中国书法史上曾经被人强分为“南方书派”与“北方书派”的两大类型就出现在这一历史时期。南方书派更多地承袭了东晋的风气,作品较为柔婉流美,又因为南朝前期一直禁止立碑,所以碑刻书法流传到现在的不多,而以文人之间书信往来、诗文唱和所留下的笔札为特征的帖学比较兴盛;北方书派的作品具有粗犷质朴的特征,这跟书法家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文化影响有关,还因为北朝佛教兴盛,造像题记、摩崖题记、墓志铭等这类书法很常见,其中涌现了大量没有留下姓名和少数留下姓名的书法以及大量以雄浑、粗犷风格为主的优秀作品。

南朝书法,风乎全部笼罩在“二王”的影响之下。南朝前后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每一朝书法家都不断出现,形成了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局面。刘宋有羊欣、孔琳之、薄绍之、谢灵运、范晔等;南齐有王僧虔、萧子良、谢朓等;梁王朝有沈约、陶弘景等。南朝还留有少量的刻石书法。汉字形体变迁、发展到南朝,正处在隶体变向楷体的后一阶段。一般说来,南朝前期楷体中的隶书笔意还较浓重,后期就大大减弱了。南朝书法作品中的文字普遍带有楷体将要定型而还没有最后定型的形体面貌,在刻石书法中有明显反映,例如著名的《爨龙颜》碑,字体就介于隶书向楷书地过渡阶段。

南朝书法理论研究十分活跃,四个王朝都有重要著述。如羊欣《古来能书人名录》、王僧虔《答竟陵王之书》、萧衍《书评》、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庾肩吾《书品》等,他们的许多见解对当代及后代影响都很大。

北朝书法流传下来的遗迹极其丰富,其中有刻碑、墓志铭、造像题记、摩崖刻石等,自北魏至北周,数以千万计,北朝书体的结构、形体以及书写形态与南朝书法有许多不同,具有独特的风貌,包含的隶书笔意也比南朝书法更为浓重,后世称它为“魏体”。北魏的《龙门二十品》是“魏碑”的代表作。北朝碑刻、墨迹从书法风格上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笔画方折劲健,结体扁方紧密,这是魏碑中的典范,代表作品有《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张猛龙碑》、《马鸣寺根法师碑》、《太妃李氏墓志》等;第二类,用笔方圆并用,形体方正,代表作如《张玄墓志》、《郑文公碑》、《石门铭》,这类作品突破了魏碑方笔扁形的局限。用篆书的圆笔、隶书的波磔来写楷书;第三类,杂糅多种笔法,形体多变,代表作品有《吊比干文》、《蒙文庆造像记》、《姚伯多造像记》等。

北朝书法家中最有名的当数以崔浩为首的崔氏一门书法世家和留传作品最多的郑道昭。北朝书法理论虽不能与南朝相比,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南朝书法注重笔法,具体论述如何用笔;而北朝书论往往从大处着手,综合论述古今书体及其书法家,如江式《论书表》等,对后代书法理论家有一定的启迪。

孔琳之

孔琳之,(369423年),字彦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他精通音律,善写草、隶、行书,尤其是草书,与擅长楷书的羊欣一同著称于当时,并称为“羊真孔草”。孔琳之书写时随心所欲,速度较快,他的字随意自然,但有时显得有些过于放纵,笔力偏弱,不够含蓄。作品有收在《淳化阁帖》中的行草《日月帖》等。

羊欣 

羊欣,(370442),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东省平邑)人,南朝(宋)书法家,曾任中散大夫、义兴太守。他是王献之的外甥,书法得到王献之的亲自传授,善写隶、行、草。比他稍晚的书法家范晔、萧思话、王僧虔等都学过他的书法。羊欣书法受“二王”书法影响很大,更多的是继承“二王”书风,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草书《笔精帖》,收在《淳化阁帖》中。他还著有《古来能书人名录》一书,收录了从秦代到晋代的有名的书法家69人,指出各人擅长的书体,并作了简要评论。

[1] [2] [3] [4]  下一页

用微信扫一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