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国内艺术品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收藏家们其实也并没有因此而沉寂下来。在他们的挥金如土的大手笔之下,依旧出现了几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天价拍品。而且这些天价拍品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几乎都是国内藏家在海外拍场上购得的。其中,有三件天价拍品最为引人注目,它们是刘益谦2.8亿港币拍得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3.48亿港币拍得的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及王中军3.77亿元人民币拍下的梵高名作《雏菊与罂粟花》。
近日,中国文物网记者就2014年中国藏家在海外拍场屡屡斩获天价拍品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胡智勇。他表示,除了屡有重量级拍品上拍以外,海外拍场所提供的周到服务也是吸引国内藏家前来竞拍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他也认为,那些购得天价拍品的国内藏家,之所以能够在海外拍场上显得如此之“任性”,也因为其具备了足够的资金实力和知识储备。
海外拍卖行所提供的相关配套服务也是吸引中国藏家的另一大法宝
服务是海外拍场的另一大法宝
近些年,不少中国藏家将自己的收藏视野扩展到海外,一个个天价纪录也由此产生。在胡智勇看来,海外拍场之所以能够吸引国内藏家的目光,首先是因为在海外拍场上屡屡会有重量级拍品面世,这些拍品的稀缺程度促使国内藏家不惜花重金将其收入囊中。与此同时,他也特别指出,海外拍卖行所提供的相关配套服务也是吸引中国藏家的另一大法宝。
“就拿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两大国际知名拍卖行来说,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藏家前来竞拍,通常都会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配套服务。比如国内藏家现在去这两大拍行买东西,就根本不需要过语言关,他们会提供专门的翻译服务,其他包括签证、交通、住宿等方面也都安排的很周到。”胡智勇说,这样也就解除了国内藏家去海外竞拍时可能会遇到诸多障碍,从而让他们能够更为全身心地投入到竞拍之中。
以2.8亿港币天价成交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
收藏家想要“任性”也是有条件的
以往购得天价艺术品的国内藏家往往不愿意透露姓名,更不愿意抛头露面,而现在却有这样一些藏家,他们好像更愿意在聚光灯下展示自己的竞拍成果。对此,胡智勇表示,国内绝大多数收藏家其实还是比较低调的,而那些敢于抛头露面的藏家,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性情使然,另一方面当然也会有宣传方面的考虑。“不过,这些藏家能够站出来,说出他们在竞买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也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天价艺术品的价值所在,这对于艺术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也是一种传播。”
2014年,“鸡缸杯”和“唐卡”两件天价拍品让刘益谦得到了“任性哥”的称号。“任性”也好像一下子成为了在海外拍场上披荆斩棘的中国藏家们的某种特质。在胡智勇看来,对于一名收藏家来说,并非想任性就能任性。而要想做到真正的“任性”也是有条件的,一方面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还有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比如刘益谦,他的资金实力大家有目共睹,对于艺术品他虽然并没有多深的了解,但是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懂得很多常识,而且还有善于识人的本事,知道应该听取哪些人的建议,所以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确能够在拍场上任性得起来。”
口部有残的“乾隆绿地粉彩开光四季花题诗纹灯笼瓶”在一次海外小拍中以5000英镑起拍,最后以大约相当于700万人民币成交
海外虽能淘到宝但不一定是“漏”
早在五、六年以前,中国藏家在海外拍卖场上往往可以买到价格比国内便宜几倍的艺术品。以至于让人有一种海外比国内更容易捡到“漏”的感觉。但是,随着近些年在海外拍场上参与竞拍的中国藏家越来越多,所谓的“漏”其实也越来越难以捡到了。在采访的最后,胡智勇也特别对记者提到,现在许多中国藏家对于海外的一些小型拍卖会比较关注,从中也的确能够看到一些比较重要的拍品,而且起拍价也都定得比较低。比如,2014年以约合1.51亿人民币成交的清乾隆瓷母,拍卖前的估价就仅为15万到25万美元。
“虽然很多人认为在海外小拍中捡漏的几率会更大一些,但是实际上,近年来出现在海外小拍中的那些所谓的低价拍品,最后通常都会以很高的价格成交,所以说如果是带着一种检漏的心态去海外买东西,很可能不仅“漏”没捡到,还会多花一些冤枉钱。”正因如此,胡智勇也提醒那些有意去海外淘宝的中国藏家,还是要以一种更为理性的心态去参与海外的竞拍,总结起来就是,海外确实能够淘到宝,但不一定能够捡到“漏”。
专家简介:
胡智勇,出身于陶瓷世家,在官窑瓷片堆里长大。历任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经理、常务副总经理、艺术总监。现任太平洋洪绪艺术品鉴定中心董事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北京卫视《天下收藏》专家。主要著作有:《漫谈成化斗彩鸡缸杯》、《中国彩瓷》一书明代部分、《中国出土陶瓷全集》执行主编等。擅长鉴定明代、清代官窑及民国瓷器。